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订阅本站
一起去留学英国留学生活 → 留学生为什么喜欢 抱团取暖 只为积累人脉?

留学生为什么喜欢 抱团取暖 只为积累人脉?

www.177liuxue.cn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15-1-31 7:58:49

都有这种"抱团取暖"的现象。陈志林表示,很多留学生的年龄普遍处在20岁左右,社交需求明显,加之语言问题,文化差异,以及较弱的社会适应问题,"抱团取暖"现象出现理所当然。"抱团取暖"积累人脉资源"抱团取暖本身无所谓好坏,主要在于留学生……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舒典北京报道】近日,一则《关于英国的100个问题》的帖子在网上疯传。其中第44条:"问:英国人好交朋友吗?答:不好,他们自己的朋友都不多。"经过记者采访发现,很多中国留学生都表示,留学期间缺少英国朋友,没有融入英国。社交圈也出现中国留学生"抱团取暖"的现象--中国留学生内部有一个社交圈,不融入英国人的朋友圈。《欧洲时报》邀请心理学专家与留学专家,对"抱团取暖"的现象进行分析,为留学生支招。

"由于语言和文化障碍的问题,加之离开了中国原本的人际圈,大多数留学生都会有一种孤独感的出现。"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心理学家陈志林分析道,"抱团"的背后是语言、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的差异与不适造成,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群体,很多的移民群体初期,为了适应一个新的社会环境,都有这种"抱团取暖"的现象。

陈志林表示,很多留学生的年龄普遍处在20岁左右,社交需求明显,加之语言问题,文化差异,以及较弱的社会适应问题,"抱团取暖"现象出现理所当然。

"抱团取暖"积累人脉资源

"抱团取暖本身无所谓好坏,主要在于留学生如何看待它。"中国留学教育机构启德教育集团市场推广总监金冉在接受《欧洲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陈志林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抱团取暖"的益处。他表示,"同根文化"的学生交流,心理上能获得支持和认同。留学生到一个新的环境,同国人在一起更容易互相理解,构建友谊,能够有效的缓解留学生的孤独感,也能帮助他们提高适应性能力。金冉指出,留学期间,在融入外国社会生活、文化风俗的情况下,适当与其他中国留学生接触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变化,回国后不至于水土不服。对于准备回国的留学生来说,在留学期间适当接触中国留学生,还能为回国就业、创业积累人脉资源。

"但一些留学生是为了逃避与外国人和外国文化的接触,而将自己的社交圈子局限在中国人当中,显然不可取。" 金冉说,如果留学生抱着逃避的态度将自己限制在中国留学生的圈子中,劣势会明显大于优势。

金冉指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影响留学生的外语能力,进而导致无法融入外国文化、生活交流有困难,严重的甚至可能荒废学业。这在心理上对留学生也有很大打击,越不敢与外界交流越想去抱团,越抱团就越难以跟外界交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他表示,除了学习,出国留学还是感受不同文化、体验大千世界的好机会,过于"抱团",往往会让中国留学生丧失这个良机,眼界、思想、创造力等方面,往往不如那些能够融入外国社会的留学生开阔。

"小团体"心理需克服

"留学生要改变身份观念,要把我们是‘留学生‘身份的这个观念,改变成我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观念。"陈志林表示,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常常会有留学生的错误的自我定位。他建议留学生首先要敞开心扉,主动的去接受和融入,转变观念,认同自己是团队的一员,走出中国留学生的"小团体",保持多元化思想,推动自己,融入当地学生的交流圈。

"留学生无须刻意的回避‘抱团取暖‘这种现象。" 陈志林表示,初到国外,中国学生没有朋友或其他可信赖的人,"抱团取暖"可以说是一种本能行为,当他们慢慢找到可信赖的人时,往往会选择扩大社交面,与不同国家的人接触,部分留学生可以自己克服"抱团取暖"的劣势。

金冉建议学生正确看待"抱团取暖",在留学初期适当与中国学生接触,但切勿产生依赖,同时尽快结交外国朋友,融入真正的留学生活。他建议,学生在出国前着重培养独立能力和自控能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应对留学期间的困难做好准备。

"学生在入学时,可留意观察国外大学为学生提供的各种服务,如心理辅导、语言中心、课程辅导等。" 金冉指出,绝大多数大学都为学生提供相关服务,当学生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既能解决问题,又是融入外国学习生活的有效途径。

"同学之谊,是很多外国人不能理解的。这是我们的文化,我们应该去尊重。"陈志林表示,中国人看重"同门友谊",留学生之间只要不产生过度依赖,在海外建立的友谊可以为回中国以后提供更多便利。

留学生为什么喜欢 抱团取暖 只为积累人脉?由一起去留学 ( www.177liuxue.cn )编辑整理,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