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日本大学教育,日本的大学教育,日本大学教育制度的文章。在日本岐阜大学度过了半年。半年的时间,对于另一个国度的学校、另一种形式的教育制度,不能说了解,只能说知道了一些不曾知道的事物。 日本的大学,从大三开始实行导师制,每一周,同
去年四月开始,笔者以特别研究生的身份,在日本岐阜大学度过了半年。半年的时间,对于另一个国度的学校、另一种形式的教育制度,不能说了解,只能说知道了一些不曾知道的事物。
日本的大学,从大三开始实行导师制,每一周,同一个导师的学生,包括大学生和研究生都会聚集到导师的研讨会上,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发表意见,和老师、同学一起进行探讨。我的日本导师有本先生,如鲁迅先生笔下的藤野先生般,把我研讨会上的发言稿细细地用笔改过,甚至连发错音的专业术语都用假名标注了。我不知道是日本的导师从来都是如藤野先生般,认真地为学生做这样的事情,还是我的导师碰巧和藤野先生如出一辙。只是这样的认真不禁让我对日本的导师肃然起敬。
日本的学生,一般从成年(18岁)开始就自己独立,大学期间的各项开支,除了学费是由父母支付外,其他的各项开销都是通过自己打工的方式获得。在国内,这样的状况或许会因为独当一面而被赞扬,或许会因为不务正业而受批判,但对他们而言,这只是一种习以为常的习惯。甚至在学校的机构设置中,设有专门为学生介绍课外打工的部门,打工不仅是生存的一种方式,更是大学生活的必修课程。
教师是日本国内很受尊重的一种职业,日本的教师仅限于参与教学工作的教员,和学校工作人员有严格的区分。有一次,我在路上碰到学校留学生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我称她为 “先生”(日语中对老师的称呼),她立即给我纠正,她不是“先生”,只是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人员。学校的各种部门,都是十几个人在一间宽敞的办公室里忙碌着,而授课的老师,哪怕只是讲师,都有独立的研究室。或许这是日本人对知识推崇的一种表现方式吧。
上学期课程结束,我去了东京,去了崇拜知识的年轻人都仰慕的东京大学。穿过上野公园如绿色走廊的樱树林和葱葱郁郁的莲蓬池,我们从后门进到了东京大学。映入眼帘的是附满爬山虎等藤类植物的研究实验楼,偶尔空处的青苔和斑驳的景象诉说着这座世界名校的古老和传奇。和朋友在东大的校园里对着地图搜寻了好久,都没有找到想象中有如擎天柱的校牌和气势如宏的校门。她的精髓与内涵,应该是渗入到留有历史痕迹的建筑物和被知识摩挲的石板路上了吧。
日本大学教育的一点启示由一起去留学 ( www.177liuxue.cn )编辑整理,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