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条件的朋友都知道筹划自己的移民计划,国外的生活政策什么的听起来都比国内好太多,在移民的国家选择中,加拿大是很多人的首选,看看那么移民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生活吧。 中国移民者心声:移民生活远比你想象的残酷 移民加拿大,可能对于……
有条件的朋友都知道筹划自己的移民计划,国外的生活政策什么的听起来都比国内好太多,在移民的国家选择中,加拿大是很多人的首选,看看那么移民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生活吧。
中国移民者心声:移民生活远比你想象的残酷
移民加拿大,可能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这意味着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的生活的开始。
这种新的生活曾是许多人的梦。如今不少人们的的美梦已成真,但也有人从梦中醒来。
一般来说,华人移民加拿大一般有两种方式:2008年前以技术移民为主,2008年后以投资移民为主。
而北京的李大伟,就是2008年以前技术移民加拿大大潮中的一员。
在1988年,随着周围朋友移民加拿大的大潮兴起,李大伟通过一家设在北京的移民公司办理技术移民。他先后两次共交了5000美元的费用,终于在1999年登陆加拿大。
充满对新生活的憧憬,踏上异国的土地时,李大伟对加拿大的第一印象是自然环境非常美丽,天湛蓝、草碧绿、水清澈、山巍峨,到处花团锦簇,令人心旷神怡。
过了不久,他找工作时到处碰壁,才体会到“一个真实的加拿大”。亲人远在国外,没有朋友可以依靠,华人在当地不受待见,生意难做,打工辛苦,前路茫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
加拿大从传说中的“大家拿”变成了现实里的“艰难大”。
李大伟虽然凭着技术获得加国国籍,原本意气风发的他踏上加国土地后一筹莫展甚至怀疑人生,这主要归咎于加拿大技术移民引进中的一个奇葩的现象。
加拿大在引进人才时分门别类,强调“专才”。但引进后,人们的境外学历、专业资质认证和境外工作经验却很难得到承认,甚至有人就算是在加拿大企业境外分支工作,移民后同样被告知“缺乏本地经验”。
结果就是,很多华人始终难以获得满意的工作,长期在低薪、非固定的“小时工”圈内徘徊,“怀才不遇”、“大材小用”成了很多技术移民加拿大华人的真实写照。
李大伟说,移民前中介公司都会鼓吹加拿大居住环境佳、社会福利好、工资也比国内高,却丝毫不提加拿大那令人胆战心惊的高税负。
“就算是年薪10万加币,但是一旦交完高达近45%的税以后,你的实际收入才5万多一点,”李大伟说,“原来在外资企业月入6、7000元人民币跟加拿大的2000多加币一比,挺后悔移民加拿大的。”
然而,2008年后主要是以投资移民去加拿大的华人就没这个问题了。
这些在中国就腰缠万贯的富裕阶层,通过联邦投资移民、联邦企业家移民和各省提名经济类移民等各种方式,获得加国的入籍资格。
“除了钱和卡啥也不带”,一落地就忙着看房、买房,甚至有些人移民尚未办妥,就已在加拿大买好了独立屋了。
这些土豪移民加拿大后,虽然不会像技术移民过去的华人那样捉襟见肘,恨不得马上打退堂鼓,但是移民加拿大后也发现了一些移民中介口中的“高福利”有很大的水分。
咱们先来看一看某些移民中介口中的加拿大的全民“免费医疗”体系。
的确,加拿大实行的是全民医保,不仅公民,甚至连拥有居留权的国外移民、留学生也可以享受公费医疗。
然而,免费免费往往也意味着不得不忍受低质量的医疗服务。
说起来可能比较难以置信,但是在拥有全球领先的医学水平的医疗科技的加拿大,公立医院受制于于经费,医院的设备却并不先进:加拿大卑诗省列治文医院的微创设备和核磁共振仪,就是通过慈善募捐自筹资金才买到的。
在加拿大,医疗服务水平低不是问题,“等死人”才是问题。
据一项调查显示,由于病人多医院少,病人等待手术排队的时间平均要18周。因等候时间过长导致病情耽搁甚至死亡的医疗纠纷官司,在加拿大见怪不怪。
据报道,曾经有一位老人因为肺部问题去看医生,但几次走到专科医生这一环节都被告知“不是急需而为安排手术,等到认定需要手术时,老人的身体条件已大不如前,最终在手术台上已不堪重负,不幸去世。
除此以外,在加拿大,医药是分家的。一般都是医生开处方,病人自己去买药。
只是,药的价格很贵。普通的感冒药如泰诺,一个疗程也要几十加币。所以,社长(id:topnews-9)在加拿大的朋友常常感叹说“在加拿大是万万病不起的”。
有人也许会说,公立医院不靠谱,去私立医院不就好了吗?
嗯,去私立医院的话其实也没啥,一个小小的阑尾手术也就几万加币吧(约10-20万元人民币)。
讲完免费医疗,咱们再来看看被很多人过于高估的加拿大“高福利社会”的养老制度。
在不少中国的印象里,移民到加拿大这种高福利国家,老了以后基本上就靠政府养了。殊不知,真实状况大相径庭。
一般来说,加拿大的养老体系主要由老年金(oas)、养老金(cpp)、养老储蓄基金(rrsp)三大部分构成。除此之外,还有配偶补贴、私人养老储蓄等一些补充部分等。
而加大政府负责的仅仅是老年金这一部分。而且,想要领取这部分的钱你还要满足以下条件:
只有在加拿大定居满10年,年满65岁后才有资格领取老年金;定居满40年,才有资格领取全额老年金。
在2010年,加拿大全额老年金为每月516.96加元(约2671元人民币);如果仅是定居10年,每个月更只有可怜的129.24加元(约667元人民币)。
移民对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而言,总是意味着迁移和动荡,而要重新扎根一片陌生土地,需要付出辛勤努力和巨大代价。
近几年加拿大华人移民的返潮也说明了移民的生活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加拿大不是天堂,每一个移民国家都不是天堂。如果说移民是一个“梦”的话,那么也只有巨大的决心和辛勤劳动才能把它变成“美梦”。
“有野心的人要三思”:加拿大华人移民生存报告
加拿大官方最近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从1996年开始,移民加拿大的中国大陆人数后来居上,已跃居全球各地人数之首。
“没想到,我毕业后一直在做的梦,竟然可以圆了!”老李对笔者感叹。他是笔者在深圳的一位好友,前年底飞赴加拿大移民。临行前与笔者在深圳闹市区的上海宾馆餐厅话别,酒酣耳热,吐出一番感概。
“20年前,还没从大学毕业时,眼看别人通过海外关系或其它途径纷纷出国,自己心里很不是味。这个梦一做就是20年。现在有机会了,在深圳工作了10年,也算有了点经济基础,那就圆圆这个梦吧!
“那些人当年出国是去留学,在海外活得不容易。咱现在出去是移民,去了马上就可以工作。咱不是去加拿大求生存,而是去求发展的。不管成不成,我都死心了。总算为孩子趟了一条路。你说呢?”
老李今年已经45岁,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毕业生,东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后在深圳一家玻璃有限公司工作,当部门经理。他的太太林梅,也是大学毕业,英语专业,在深圳一家中学教英语。他们对加拿大有所了解——10年前老李曾被单位派到温哥华培训过一年。两口子打定主意后,花了6千美元,通过一家移民公司代理申请,没费什么周折,在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通过移民官的面试后,终于在前年底带着12岁的女儿,一家三口踏上了这片梦想中的土地。
移民加拿大不看出身
只要你是中国大陆公民,不管你是出生在城市还是农村,不管你的父母是拥有显赫权势或万贯资产的政要大亨,还是终日辛苦劳作的工人农民甚至乞丐,只要你是正规院校本科以上毕业生,有毕业证书和学位,所学专业是电子通讯、财会金融或其它理工科,又认为自己的英语还不错,年龄还没有超过44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犯罪记录,你就符合加拿大政府的技术移民标准。只要你向加拿大政府属下的移民局递交申请,通过雅思英语口笔试或加拿大移民官的面试,你就可以获得加拿大移民局签发给你的移民入境签证。
如果你没有文凭,但在人生之路上通过千辛万苦的个人奋斗,为自己和家庭积累了数百万元的财富,或者你是某一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或高层管理人员,拥有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你同样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加拿大移民局提出移民申请——申请以投资移民身份移民加拿大。与申请技术移民的人相比,你丝毫不比他们差,而且你的申请往往更受加拿大移民局的欢迎,因为你给加拿大带去的将是更需要的资金和经营管理经验,你可以为加拿大人提供工作机会。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移居加拿大这种人生的重大变迁,对许多大陆人士来说,已实在算不上是什么了不起或高难度的事情了。在今天的中国黄河里,能跳过龙门的鲤鱼实在太多了。
中国大陆成加拿大最大移民来源地
据加拿大官方统计,1998年入境加国的全球移民总数为174,100人,其中技术移民(包括配偶和儿女)总数为81146人,商业移民总数为13778人。
过去10年,在加拿大全球前十大移民来源地中,中国的台湾和香港两地名列前茅,这两地移民加拿大的人数每年各在万人左右。但加拿大官方最近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从1996年开始,移民加拿大的中国大陆人数后来居上,1998年已跃居全球人数比例之冠。准确的统计数字是,1998年共有19749位中国大陆人移民加拿大,其中以技术移民身份入境的有5930人,加上配偶和子女,当年一共有11927位技术移民类别的中国大陆人进入加拿大。2001年,中国大陆有4万人移民加拿大。
加拿大现任移民部长卡普兰女士,非常肯定中国大陆移民潮的积极作用。这位于1999年11月才上任的女部长,目前正在争取国会议员的连任。她在加拿大的许多场合都称,中国大陆技术人才、商业人才大量抵加,对加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益无害。
大陆人移民加拿大的三次浪潮
据加拿大政府统计,这十几年来移民加拿大的中国大陆华人总数约10万人。从大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到现在,大陆人士移民加拿大共有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在1989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公派或自费在加拿大各地工作或留学的大陆人士,利用加拿大政府当时的对华态度和短期采取的对大陆移民临时政策,纷纷填表申请移民加拿大,其中部分人士如按现行移民甄选标准,根本不会有成功机会;但当时就可以无条件地成为加拿大永久居民。据了解,当时在加的留学生有6千人利用这一机会提出移民申请。
第二次浪潮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主要是来自福建或广东两个沿海省份。这些人以偷渡方式进入加拿大,之后立即申请难民身份,再由难民身份陆续转为永久居民身份。这部分移民的人数多少难以统计,但估计顶多有数千人。
第三次移民加拿大浪潮,也就是本文所要着重向读者报告的,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的。还是加国官方的权威统计数字,1995年时仅有2497位中国大陆技术移民人士入境加拿大,连配偶子女等附属申请人算在内,当年也不过有5572位大陆人按技术移民类别入境。但这一数字从1996年开始急速增加,当年共有4581位中国大陆技术移民主申请人入境,连家属算在内,已经接近1万名,加国官方统计的准确数字是9518人。此后逐年大幅递增,一年多过一年。这第三次浪潮来的大陆新移民,无论从数量上或素质上,都是前两次浪潮所无法相比的。
中国大陆人士的三次移民潮,使在加拿大的大陆华人数目激增。其中多伦多和温哥华成了大陆移民在加国定居的两个首选城市。
温哥华、多伦多成移民最热之地
整个加拿大的人口结构百分比大致可以这样来划分:源于欧罗巴人种的金发碧眼的白人,占3000万人口中的大多数。这些人大都是祖父母多年前从欧洲、澳洲或中南美洲等地移民到加拿大的后裔;从世界其它地区,尤其是亚洲来的有色人种移民,约占总人口的1/5,华人占总人口的2%左右,约有65万人。加拿大华人中的绝大多数都定居在温哥华或多伦多。
许多来自港澳台的移民和大陆移民,也都选择定居温哥华。虽说加拿大的华人在加拿大总人口中只占极少数,但这大概是除了洋人之外的最大少数族裔了。温哥华的一些银行、超市和图书馆等各种公共服务机构,在按法律规定用英法两种语言标志各种服务外,往往还要加上中文,但其它语言就极少见了。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大温哥华地区的里奇蒙市,与温哥华中心区仅有一桥之隔,这几年被国际游客形容为小香港,因为这里的华人和华人企业实在太多了:总共不到12万人口的一个小小市区,竟有近7万是华人,比例高达市区总人口的近60%,平均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多是华人。
有许多来了多年的华人朋友告诉我,生活在这里,根本不需要讲英语。几乎家家公司和商场,都配有讲广东话或普通话的员工,没有他们简直无法做华人的生意,而不做华人生意或不与华人打交道,后果可想而知。还有人戏言,再过几年,当华人在加拿大政界成气候时,加拿大政府就会变腐败,因为华人会按另一套游戏规则来做。
有位长住里奇蒙的洋人朋友专门给我解释过为什么这里成了华人天下:中国人讲迷信,里奇蒙的英语发音听起来极像“rich men”,即富人的意思,中国人愿意图吉利,所以就冲着这个含义涌来了。姑妄听之吧。
比较而言,温哥华是个以旅游和餐饮等服务业为主的消费城市,地理上与亚洲近一些,经济发展上在加拿大诸城市中历来是倒数靠前,主要原因是人口少,市场小,劳动力成本高,小时工资标准是加拿大最高的。去年11月1日开始提高到每小时最低工资7.6加元,今年11月1日还要再提高到每小时8加元。劳动力成本高直接影响投资热情和就业机会。商业移民中经济条件较好,移民目的以享受生活为主的东南亚移民偏爱这里。
多伦多则是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经济与美国经济息息相关,人口多,大型企业投资多,工作机会也比温哥华多。技术移民多喜欢去多伦多,因为找工作容易些。由一家加拿大调查公司所做的最新调查估计,多伦多目前约有450万人口,其中华人估计有35.5万。多伦多华人在购买汽车时,差不多每10个中便有7个是以现金付款,超过40%的多伦多华人拥有自己的住宅。
中国移民者心声:移民生活远比你想象的残酷由一起去留学 ( www.177liuxue.cn )编辑整理,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