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思考的深度和视野的广度,将学习变成实践的过程、思考的过程、追求真理的过程。 培养有思想的教师、有思想的学生,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因为,教师有了思想,教育就有了希望;学生有了思想,未来就有了希望;教育有了思……
学生有了思想,未来就有了希望
教育有了思想,社会就有了希望
人类迈入21世纪的过程就是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的过程,人人参与、个个创造,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信息时代由此成为“参与性时代”和“创造者时代”。而我们的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了吗?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仅仅满足于对“现成知识”的“系统讲授”,教学由此成为输送知识的管道,学生的心灵沦为装填知识的容器。这样,教学不仅与知识创造绝缘,而且成为阻碍知识创造的力量。在失去了思想的课堂上,在千百次的重复中,在功利性的挤压下,学生“厌学”,教师“倦怠”,“参与”成了摆设,“创造”成了奢望,“素质教育”成了口号,“教育不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成为了现实。教师没了思想,教育就没有了希望;学生没了思想,未来就没了希望;教育没了思想,社会就没有了希望。
教学本来是思维的过程,教育本来是思想的过程,学习本来是创造的过程。如何让课程建基于教师和学生自己的思想,让学习过程本身有趣、有力量、富有参与性和创造性,让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操作、思维、活动并产生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体验——解决问题并追求意义。没有深刻的思维和对意义的体验,课堂教学就只能流于形式和技术层面,各种热热闹闹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只能停留于表面。因此,把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和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提升为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探究活动和以追求意义为宗旨的体验活动,并把这两种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思想和体验,这应该是当前教育教学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只有让教师进入创造性劳动的境界,他们才能产生思想;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他们才容易产生思想;只有给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提供发挥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创新;只有减轻学生的压力、去掉功利性的负担,让学生主动、快乐、自觉地学习,他们才有可能主动地想、大胆地创。发展教育最关键的是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最重要的,是要让教师有自己的思想: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发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正确的、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实践的体验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以及思考的深度和视野的广度,将学习变成实践的过程、思考的过程、追求真理的过程。
培养有思想的教师、有思想的学生,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因为,教师有了思想,教育就有了希望;学生有了思想,未来就有了希望;教育有了思想,社会就有了希望。
教师有了思想,教育就有了希望由一起去留学 ( www.177liuxue.cn )编辑整理,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