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或许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整个教育过程都是施行生本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生本教育观下教学应体现“生本之本质”,而不是“生本之表象”。在目前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的情形下,似乎大范围内推行生本教育是不妥的,当然也是……
生本教育理念是符合建构主义认知规律的,也与新课程标准中的突出学生地位是相吻合的,也是得到广大教师的理论支持的。生本教育对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以及提升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是不言而喻的,在此不再赘述,我们需要探讨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1.推广面的困惑与建议
正如很多老师在研讨会所言,生本教育与传统的师本教育比较的优势在于其课堂的灵活度和开放性,肯定的是生本教育的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学生的积极性,下面的问题应该是核心的也是课堂最最重要的(特别是理科)——学生的能力培养。我们的教学始终不能忘记的是通过课堂的种种活动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在各种能力之中最现实也是最实在的便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倘若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只停留在低层次的范围之内,我想这样的生本教学效果也是低下的。那么,矛盾在哪?我窃认为矛盾的关键点便是教师的意识和实践的矛盾,目前的教师开设的观摩课只是模仿的层面,没有加入过度理论学习后自我开发的元素,或者讲,别人的生本课堂可能只适合特定的地域或只适合特定的人群(人家或许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整个教育过程都是施行生本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生本教育观下教学应体现“生本之本质”,而不是“生本之表象”。在目前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的情形下,似乎大范围内推行生本教育是不妥的,当然也是冒险的,毕竟每个教师的对新事物的认识是有深有浅的,若只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势必走向一种机械而茫然的局面。
个人认为,目前可以定几个试点班级(广东的生本教育实验实际上也不是所有学校或所有班级),当然这些班级的所有学科应该都进行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所有老师创造的生本环境中自觉地形成生本意识,形成一个整体的氛围。如此又会涉及到另一个问题——教学的效果问题以及考核问题,教学的效果可以自行一套考核和管理的体系,如教学的管理,学情的分析,作业(考试)的研究和考核的机制等等都应是区别于其他教学班级的,这里必须有专门的人员来对教学进行跟踪调研和学情分析,必须有专业的人员对考试或作业进行研究和设计,及时对学生的情况教师的情况进行真实的调查分析等等。
2.如果我来“生本”怎么办?
首先自身要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建立起生本教育观,形成真正发自内
心的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生本意识,或者讲将以前教学中做的比较好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做法与生本教育理念相整合,形成自我反思且符合自己任教班级学情的“生本教学模式”,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拿来主义”。
其次,构建从教学前期到教学效果评价(教学反馈)整个教学思路,初步设想如下:
① 前期准备:提前在周末的两天内布置好下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小
组的活动去进行预习,通过翻阅各种参考资源去提出一些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困惑,去搜集属于小组结晶的学前作业(习题)等等,试图通过此活动,把一些无须在课堂中耗费时间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研讨初步解决,并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中进行探究,由学生搜集的作业分析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中把握知识点的情况。
② 课堂活动:课堂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探究,把学生提出的问
题“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集体的智慧下去解决(这里教师的活动是“引”和“导”,合理而科学地去舍末求本组织活动,必要时也是可以通过各种教学途径参与解决问题的),特别是数学新授课更应充分地暴露出学生学习知识的缺陷和不足,不急于抛给学生现成的结论;习题课不能停留在学生讨论到统一答案的层面上,应暴露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和不足点,老师的参与在此过程中应得以体现。
③ 作业的设计:作业的设计肯定以教材为本,一部分从学生搜集的作业中
提炼出比较适合他们学情的题目,一部分应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题目,当然题目的设计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参与编拟习题(即便学生在刚开始阶段是比较简单的模仿也应值得推崇),形式是不拘一格的,但设计的要求必须是围绕教学要求和高考说明展开。
④ 课后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去阅览室搜集与教学内容对应的文章或书籍,
写成读书笔记;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编印数学小报(校本材料),数学小报可以集中学生在前期准备提出问题的解决,也可以收集学生好的学习心得或读书笔记,也可以学生去搜集学习数学内容的指导方法等等。
当然,生本教育的内涵着实比较深奥,这需要每个学习者进行理论学习和大胆的实践以及理性的反思,才有可能形成具有民兴特色的“生本教育”。
关于我校推行 生本教育 教学改革之断想由一起去留学 ( www.177liuxue.cn )编辑整理,转载请保留出处